【劉強】古典的魅惑——《穿越古找九宮格講座典》自序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9cf7cf24ff52.12680089.

私密空間家教古典的魅惑——《穿越古典》自序會議室出租

作者:劉強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正月廿八日乙巳丙午

          耶穌2018年3月15日

 

 

   

 

《穿越古典》,劉強著,上海書店出書社2018年3月出書

 

 

“古典”二字,其義頗為玄奧而明麗。

 

先說“古”。《說文解字》釋“舞蹈場地古”字云:“古,故也。從十、口。識媒介者也。凡古之屬皆從古。”徐鉉等曰:“十口所傳是媒介也。”段玉裁注引《年夜雅毛傳》:“古,故也。”又說:“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備于古。故曰古,故也。”可知,“古”字非僅是一表時間的名詞,更是對陳舊傳說和故實的一種指認。《逸周書》云:“天為古,地為久。”又說明“古”之為字,可年夜可久,上可參贊六合之化育,下能以不變應萬變。《論語·述而篇》中,孔子兩次自承“好古”。如開篇第一章即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第二十章又說:“我非不學而能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會議室出租。”孔子所謂的“瑜伽教室好古”,小樹屋即愛好現代文獻與學問,愛崇“媒介”與“故實”之意也。甚至在更寬泛的意義上說,“好古”也可懂得為“好學”。

小樹屋 

再說“典”。《說文解字》釋“典”字稱:“典,五帝之書也。從冊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說:典,年夜冊也。”又,《爾雅·釋言》云:“典,經也。”“典”之為字,象“冊在幾上”之形,蓋指平易近族文明中帶有源頭價值及典范意義、具有高尚位置與深遠影響的年夜經年夜典,后亦泛指文獻、軌制與典籍等。至于“典”字所包括的其它意義,則不在“古典”一詞的涵攝范圍之內。

 

“古典”作為一個詞語,漢代即已出現。其義有四:

 

一指現代典章軌制。如《舞蹈場地漢書·王莽傳》載:“漢氏諸侯或稱王,至于四夷亦如之,違于古典,繆于一統。”又《隋書·地輿志上》:瑜伽場地“(漢高祖)掃清禍亂,矯秦皇之掉策,封建瑜伽教室貴爵,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而郡縣之制,無改于秦。”《清史稿·禮志聚會場地五》:“與其附會古典,不如固守成規。”這里的“古典”,略同于古籍中常見的“故事”(舊制)。

 

二指現代典籍。《后漢書·樊準傳》云:“(孝明天子)庶政萬機,無不簡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經藝。”三國魏應璩《與王子雍書》稱:“足下著書不草擬,占共享空間授數萬言,言不刊定,事合古典,莫不嘆息之矣。”會議室出租

 

三指典故。如陳寅恪師長教師所謂“古典”、“今典”,便是。其義甚為淺顯易解,此不贅。

 

四指現代流傳下來教學場地的被認為正宗或典范的事物及其風格。舉凡帶有典雅、守舊、懷舊、正統情調和特點的建筑、園林、繪畫、音樂、戲曲、文學等藝術樣式,皆可冠以“古典”二字。

 

而明天凡是所說的“古典”,意涵已經萎縮,大略是指現代流傳至今的“經典”,以及彌漫在經典中的古典情懷與韻味,僅此罷了。而“古典”二字所散發出來的詩意,卻經常比“經典”更為馥郁而悠長。

舞蹈教室 

關于“經典”,阿根廷小說家、詩人博爾赫斯(1899-1986)是這樣解釋的:

 

經典不是指一本書擁有這樣或那樣的優點,經典是指一本被生生世世的人們由于各種緣由的推動,以先期的熱情和奧秘的忠誠所閱讀的書。

 

博爾家教赫斯熱愛中國文明,他的“先期的熱情和奧秘的忠誠”,跟其同時代的中國儒者錢穆(1895-1990)所強調的“對其本國以往歷史之舞蹈教室溫情與敬意”,真是不謀而合,殊途同歸。

 

遺憾的是,古人由于太過輕薄與急躁,經常把時間和精神用在追逐時尚和新潮上,而缺少對“古典”或“經典”的“溫情與敬意”。加上各種聲光電氣產品的誘惑與裹挾,海量的資訊和信息蠶食著現代講座場地人心靈和精力的不受舞蹈場地拘束,也稀釋著閱讀和思慮的濃度,古典的詩意和靈光變得越來越難以捕獲而近乎奢靡了!

 

近些年,“古典學個人空間”的研討漸漸成為一個熱點,相關研討及著作多了起來。這在一切都求快、求新、交流求變的當下,無疑是一件功德。

 

古典學底本是東方學術的一個概念,年夜體是指對古希臘語、拉丁語等古典文獻及東方現代文明的研討,橫跨語言學、文學、哲學、考古學等多個學科。在中文的語境里,雖則并無“古典學”一說,但卻未嘗沒有可以對應的概念,好比,相對于“新學”的“舊學”,相對于“西學”的“國學”,或許,凡是所說的經、史、子、集“四部之學”,都可歸進中國“古典學”的勢力范圍。當然也有比較狹義的界定,如裘錫圭師長教師在“重建古典學”的倡議中,就以“古典學”來指稱對先秦上古傳世典籍與出土文獻的研討。

 

這本淺薄的小冊子天然與精深博雅的古典學扯不上關系,之所以冠以“穿越古典”的書名,緣由有三:一來,我對“古典”二字素懷迷戀,曾在報刊開過“古典評彈”之類的專欄,又曾出過名為“古典今讀”的系列叢書;二來,我所供職的同濟年夜學人文學院,向以融通古今中外之學術為職志,前幾年在哲學系中國哲學學科上面,特為辟出“古典學”一科,下設“經學”和“古典詩學”兩個專業標的目的,且與我的教學和研討幾多有點關系;三來,比之2010年出書的第一部個人文集《有刺的書囊》,這本集子在學術興趣及文明立場方面,確實呈現出了某種“轉向”,即從對“今典”的觀照講座場地闡發轉向了對“古典”的尋繹省思。只不過,對古典的尋繹和省思,仍然沒有離開對現實人生和社會問題的追問和分判,故無妨謂之“穿越古典”。私密空間某雖不才,私心所會議室出租措意者,不過是通過致敬古典,進而呼喚古典精力的回歸罷了。

 

本書共三十篇文章,分四輯:第舞蹈教室一輯“古典雜論”,收錄古典個人空間詩論、文史考辨方面的論文九篇;第二輯“文教新說”,揀選傳統文明經典教導及書院研交流討等方面的文章七篇;第三輯“書里書外”,收有與現代文學相關的書評六篇;第四輯則是“演講序跋”,計凡八篇。這些篇什基礎上寫于比來五、六年,差未幾都與古典和閱讀有關,盡管程度無限,教學場地用力不均,屬于“卑之無甚高論”之類,但總還算“修辭立其誠”,立此存照,或許不至有礙觀瞻吧。本書得以忝列張生兄主編的“同濟漢語文學”叢書,讓我備感榮幸,聊記一筆乃至謝忱!

 

是為自序。

 

2017年8月15日寫于浦東守中齋

 

責任編輯:柳君

共享空間

TC:9spacepos273